一、总体思路
围绕加快构建铜陵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、壮大经济体量、提升城市产业能级的总体目标,坚持“发展为要、项目为王、实干为先”的鲜明导向,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,深入推进“链长制”招商,招引一批传统产业高端环节和新兴产业核心环节项目,为铜陵产业转型升级、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。
二、目标任务
(一)全年引进到位资金720亿元(省统计口径),引进外商直接投资4.5亿美元,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1个。
(二)全年新开工重点产业项目130个以上,新签约重点产业项目150个以上。
三、重点工作
(一)聚焦长三角地区,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
加强区域合作链接。从规划引领上谋划重大项目建设,加强与沪苏浙的“硬链接”。从营商环境上实现长三角相关平台互联互通,建立融合发展的“软链接”。深化与常州市、上海市松江区等发达地区的战略合作,积极对接张江高科、临港科技城等先进园区,复制推广嘉铜金属制品产业园建设经验,打造一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。抓实项目招引承接。抢抓沪苏浙地区产业转移和资本外溢关键期,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结合中长期稳定向好市场方向,找准产业耦合点,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中主动参与长三角城市间产业协作分工,积极开展长三角专题招商活动,邀请重点目标企业来铜考察,促进交流合作,狠抓项目承接能力建设,全年实际引进长三角地区资金360亿元以上。促进金融科技嫁接。围绕铜基新材料等重点产业,以现有龙头企业为载体,加强与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技术合作,推进一批高能级创新合作平台建设,促成一批科研成果项目在铜落地转化。广泛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各类基金和社会资本,组建完善重点产业引导基金“族群”,增强资本对产业的吸附和承载能力。(二)完善产业链条,加速推进重点产业集聚
强力推进链长制招商。重点围绕优先发展的8大产业集群及相关产业链,按照每链“一名市领导挂帅、一个招商专班、一个工作方案、一张招商图谱、一套支持政策、一支引导基金”的“六个一”工作模式,瞄准世界五百强、知名跨国公司、央企、龙头民企以及精特优小企业,开展定向招商、精准招商。加快引进一批就业税收贡献大、环境友好、带动力强的产业链种子项目,促进产业集聚发展,做大产业规模,做高产业能级,打造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产业生态圈。大力开展以商招商。加大要素资源配置力度,重点扶持现有骨干企业发展,支持企业增资扩股扩大规模、合作并购做优做强。加大骨干项目引进力度,全方位引进培育壮大产业链头部企业,充分发挥上市公司、大企业、大项目对产业链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,吸引上下游配套项目聚集。综合运用市场化招商。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,探索成立产业链招商运营公司。与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重点区域大基金、行业协会、专业智库开展合作,聘请产业链专家顾问、招商专员,建立专业化项目研判机制、招商合作机制,广汇招商线索,提高项目鉴别能力,引进链上优质项目。(三)筑牢载体平台,夯实产业发展生态基础
抓好主导产业项目招引。强化产业统筹布局,围绕县区园区主导产业抓项目招引,促进产业差异化、特色化、耦合化、集群化发展。铜陵经开区优先发展先进结构材料、信息技术、精细化工等产业,重点推进投资51亿元的中海粮油铜陵粮食物流及精深加工、总投资45亿元的半钢子午胎、总投资13.5亿元的微芯半导体碳化硅晶圆片等项目;枞阳县优先发展铝基新材料、绿色家居智造等产业,重点推进总投资25亿元的司空新家装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;铜官区优先发展电子信息、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,重点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安徽电气产业园、总投资5亿元的青云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;义安区优先发展集成电路、专用装备等产业,重点推进总投资21.2亿元的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、总投资20亿元的嘉铜金属产业园等项目;郊区优先发展光电信息、绿色建材等产业,重点推进总投资8亿元的触控显示屏等项目。提升产业项目承载能力。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,扩大园区规模,大力解决用地指标难题,加快园区产业加速器、孵化器建设,保障项目承载基本要素供应;加快公共技术中心、公共检测中心、产业基金等产业服务平台建设,解决企业资金、技术、服务等需求;围绕技能人才引进留驻机制,加快人才公寓、青年公寓配套建设,探索与人力资源公司合作的市场化用工解决方案,全力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和企业职工住房、教育、医疗、文化消费等标配刚需,让更多青年才俊扎根铜陵,为铜陵产业发展提供厚实的第一核心要素和动力源泉。(四)强化机制保障,促进招引工作提质增效
拓展云上招商机制。适时更新政策、地块、厂房、楼宇和重点项目等信息,持续完善铜陵投资合作热力图“四大板块”内容。优化升级平台服务功能,将项目信息跟踪管理纳入,搭接“收分转”枢纽,全力推进跨县区、跨园区、跨部门、跨业务的协同服务,提高平台系统运转实效,切实发挥线上推广、线上招商、线上管理作用,把平台打造成客商来铜投资的“总入口”和“便捷门”。强化绩效考评机制。坚持省对市考核与市内考核相结合,突出“板块比贡献、部门比服务”实绩导向,重点做细对内考核。将“链长制”招商结果纳入全市重大项目攻坚和双招双引考核范畴,将招商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贡献、亩均税收贡献纳入绩效评价体系,把项目落地、资金到位、达产达效、进规入高作为检验招商成效的主要标准,充分发挥考核“指挥棒”作用,考准考清、考出压力、考出活力。优化队伍建设机制。突出“以实绩论英雄、凭本事坐位子”导向,强化政治经济待遇兑现,厘清容错免责界限,通过有“强度”的激励和有“底线”的包容,不断激发干部工作热情。优化人员结构,把想干事、能干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配到招商一线学习锻炼、展现作为。着力打造讲政治规矩、懂市场经济、肯吃苦受累、熟投资政策、精项目谈判的招商干部队伍。